酒瓶上的历史()
老奚 2017-11-14 08:21:12
中国人对于酒的钟情,绝非单单当做一种饮品,而是饱含无数的情感,酒瓶从历史中走来,从青铜酒罐到陶瓷酒坛再到玻璃器皿,酒瓶成为酒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。
贵州**酒也一样,它的灌装器皿从我们熟知的土陶罐到陶瓷瓶再到白色玻璃瓶,这其中饱含了多少人的辛酸和泪水不得而知,我们应该去尊敬和捍卫这样一份属于历史的传承,应该去缅怀创造这份历史的人民。
酒瓶上的历史()
土陶器皿
*前,**酒早期使用土陶器皿,主要是因为酿酒者对历史工艺的传承,及对陶器的透气性能和具备避光特点的信赖,酒可以在陶器内继续发酵,越发变得醇厚,酱香浓郁。
后来改为柱形,让其拥有了美观的造型和便于携带的特性。
酒瓶上的历史()
**酒始于何时?当从赤水河酿酒的历史说起。赤水河发源于云南镇雄,古称大涉水、安乐水,后为赤虺河,再后称赤水河,因沿岸土壤为紫红色,雨水流入河中成红色而得名。“抛开神奇的传说不提,历史上早记载赤水河畔酿酒史的,为司马迁的《史记》。《史记·西南夷列传》载:公元前130多年,汉武帝刘彻饮到来自夜郎(今黔北一带)所产的“枸酱”,情不自禁地赞曰:“甘美之”。以后便有了汉武帝派大将唐蒙到贵州开拓夷道,绕道所在的仁怀的历史,有道是“汉家枸酱为何物?赚得唐蒙益部来。”为此,清代诗人郑珍曾写道:“枸酱乃从益部来。”古称益部,而枸酱,经考证为仁怀赤水河一带生产的用水果加入粮食经发酵酿制的酒。集灵泉于一身,汇秀水而东下”的赤水河,是一条美酒飘香的河,也是有史记载早酿造美酒的地区
产品介绍;老坛酒秉承酱香白酒的*特工艺,采用本地小红粱,吸取赤水河之魂。不经几年真埋藏。哪得老酒扑鼻香。用酒糟埋藏的老酒,相当于给酒穿了一件厚厚的棉衣,对酒体的温度和湿度起到很好的稳定作用,从而减少了酒分子的剧烈运动,加速酒分子的缔合和酒体的老热陈化和陈香,才得以一坛老酒,正所谓 光阴不负匠心,工艺决定品质。
至明末清初,随着当时交通、经济的发展,仁怀地区的酿酒业达到村村有作坊,户户闻酒香的兴旺景象。在此期间,地区*步天下的回沙酱香型白酒已臻成型。到了1704年(康熙四十二年),白酒的开始出现。以“回沙”、“茅春”、“烧春”为标志的一批佳酿,成为贵州白酒的精品而遐迩**